精诚申衡刑辩研讨会暨《刑辩日记》发布会成功举行
2023-04-08



2023年4月8日,由上海精诚申衡律师事务所主办的“精诚申衡刑辩研讨会暨《刑辩日记》发布会”在上海松江茂御臻品之选酒店举行。


会议邀请了河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郝铁川先生,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孙维玲女士,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晓宏先生,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副会长徐新林先生,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兆松先生,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主任林东品先生,浙江省律师协会副会长、上海锦天城(杭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唐国华先生,《检察官日记》作者刘喆先生,浙江省台州市律协副会长、浙江天讼律师事务所主任卢华富先生,上海精诚申衡律师事务所全国各分所负责人和律所同事、友所同仁以及《上海法制报》等媒体人士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六万余人通过直播的方式观看了发布会。会议由《刑辩日记》发布仪式和专题刑辩研讨两部分组成。

图片

蓝清  上海精诚申衡律师事务所主任

发布会开始前,上海精诚申衡律师事务所主任蓝清律师和律所高级顾问徐新林先生致欢迎辞。蓝清表示,北京大学出版社新出版的《刑辩日记》一书是本所管委会主任李永红律师二十余年从事刑事辩护工作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记录,李老师是我们精诚申衡律师做人、做事的表率和标杆,他曾以数十件案件无罪辩护成功的业绩被省律师协会授予“优秀(刑事)专业律师”称号。

图片

徐新林  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副会长

徐新林先生表示,当今社会信任成本太高,当事人的信任是建立法律服务关系的前提,而律师恪守职业伦理是建立信任的关键;刑事辩护不仅需要适用法律规则,疑难案件还需要综合运用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李教授在刑辩工作中既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又把握了辩护的方法,以其勤勉敬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PART 1  

举办《刑辩日记》发布会


图片


《刑辩日记》是郝铁川教授作为总主编的北京大学出版社法律实践研究系列丛书之一,由上海精诚申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永红精心撰写。在主持人宣布发布会开始之后,与会专家、学者先后对《刑辩日记》一书及作者的刑辩风格发表看法,《刑辩日记》一书作者李永红现场签名赠书。
图片

郝铁川教授  河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 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郝铁川教授指出,大陆法系的法学研究和教育存在天然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我从香港工作回来之后,就考虑组织出版一套专门研究法律实践的书籍,让人们尤其是法学院的研究生、本科生知道法官是怎么样审理案件的,检察官是怎么样起诉案件的,律师是怎样与当事人打交道并代理或辩护案件的,法学作为实践理性,对法律的研究和适用离不开实践的经验。为了解决法学理论脱离法律实际的问题,我特意物色了从事一线司法诉讼工作的警察、检察官、法官和律师以日记的方式呈现原汁原味的法律工作,《警察日记》《检察官日记》《法官日记》和《律师日记》四本书出版后得到了读者的欢迎。刑事辩护是人权保障的晴雨表,被追诉人的辩护权能否得到保障,律师刑事辩护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法治化水平。《刑辩日记》这本书与前面我作为总编出版的法律实践研究系列丛书相比,具有更鲜明的特点,除了刑事辩护工作的日常外,有不少内容是作者对刑事辩护理论、法学理论的深层次思考。
图片

孙维玲  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

孙维玲编辑认为,刑辩是法律王冠上的明珠。无论对法学院学生还是对律师同行甚至司法人员来说,《刑辩日记》一书中的案例、思辨方法都是富有启发意义的;这本书是李老师近20年刑辩经验的总结和感悟,既有刑事辩护的策略路径方法,又有一定的理论厚度;李老师曾经担任检察官,现在具有学者和律师双重身份,他的日记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这本书忠实记录并展示了刑辩律师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正当权益的维护来说,刑辩律师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本书有李老师对于刑辩细节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有对案件化繁为简的智慧,更有对于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其中的很多思维方法,不仅仅是刑辩律师可以使用,法学院的学生、律师同行以及司法工作者都可以从中吸收到有益的养分。
图片

苏晓宏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苏晓宏教授说,《刑辩日记》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可以用“专”“实”“趣”三个字来概括。“专”,就是这本日记虽然不是用学术性方式来撰写的一本书,但是其中蕴含了很多专业性的内容,对刑法、刑诉法的理解和适用,他结合个案的办理提出了很多创建,某种程度上这本书具有学术作品的品质。“实”,就是有很高的实践价值,他从二十年律师职业生涯办理的几百个案子中选取了1/3的案件,呈现了他的司法诉讼方法和办案经验,这是一种法律实践智慧,这与学者们从事纯粹的理论研究相映成趣、异曲同工。“趣”,这本书不拘泥于学术著作的刻板,以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了律师执业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和感悟。
图片

张兆松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

张兆松教授说,他跟《刑辩日记》作者李永红老师有类似的职业经历(曾长期担任检察官后又调入法学院任教并兼职刑辩律师),后来成为同事。曾经有机会一起合作办案,那个案件就是《刑辩日记》一书记录的城管执法人员被控渎职案,该案经开庭审理后在宣判前公诉机关撤回起诉后作了不起诉处理。在该案办理过程中,李老师收集资料、撰写文书和法庭表达的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刑辩日记》一书体现了实践性和理论性、通俗性和思想性、时代性和前沿性的统一。作者把雅俗共赏处理得非常好,从书中我们能感受到,李老师作为辩护人,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办了那么多成功案件,获得了当事人的信任,是因为他既长期深耕刑辩又善于从理论上总结提炼,形成了自己的辩护风格。
图片
金亮新 兼职律师图片
程全华 上海精诚申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图片
刘学文  上海精诚申衡(贵阳)律师事务所主任
律所同事金亮新、程全华和刘学文律师也先后分享了他们与本书作者合作办案共事的经历和阅读《刑辩日记》一书的感受。他们认为本书记录了其律师执业二十年亲身经历的一个个鲜活案例和人生百态,将复杂抽象的法学理论寓于具体的司法案例,多角度全方位记录了刑辩律师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细节。

PART 2  

开展精诚刑辩研讨会


图片

《刑辩日记》发布会结束以后,与会嘉宾、刑辩律师、社会各界人士围绕刑事辩护的道与术、新时代刑事辩护展望两个主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图片

林东品  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 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主任
(一)在刑事辩护的道与术的研讨中,博和汉商律所主任林东品律师在发言中,从法治信仰、职业伦理等角度论述了刑辩之道,从知识、经验、技能等角度阐述了刑辩之术。

图片

唐国华  浙江省律师协会副会长 上海锦天城(杭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浙江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唐国华从情怀、道义、专业等角度阐述刑辩之道,道是根本,术乃手段,二者应以道为根本,不应只追求刑辩之术而忽略刑辩之道。

图片

刘喆  《检察官日记》作者

《检察官日记》作者刘喆以“道以明向,术以立策”为引,从刑事诉讼职能中的控辩平等对抗角度,认为道即法也,授予公诉人职责的同时又为其戴上镣铐,又认为道即心也,每个人对其认知不一,而术即专业能力,道术合一则可共建公平、公正的刑辩司法环境,这需每位公诉人之努力,亦需每位刑辩人之努力。

图片

颜寒  上海精诚申衡(贵阳)律师事务所律师
颜寒律师将刑辩喻作武侠之江湖,形象道出刑辩之道的规律,刑辩之术的类型,道术之追求应以不断快速学习、提高盲辩能力、敏锐洞察力、独立思考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为核心。

图片

杨永伟 上海精诚申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杨永伟律师认为道为价值观,术为方法论,现道路曲折,刑辩之路多艰,然同行之人逆流而上,共见法治之光,其道心长存,其后祝同仁刑辩之术日有所精,刑辩之道日有所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永昌!
图片
卢华富  浙江省台州市律协副会长 浙江天讼律师事务所主任
(二)在新时代刑事辩护展望的研讨中卢华富律师认为,法律问题的解决本身绕不开案件的事实和证据问题,而事实证据问题的解决不能只靠法学,刑辩目标的实现需要法学加行业经验,法庭科学技术对于审查证据、查明事实非常必要,科学技术在刑辩和司法工作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图片

樊星  上海精诚申衡(杭州)律师事务所主任

精诚申衡杭州律所主任樊星律师就如何把刑事业务做宽做广介绍了精诚申衡杭州所的成功经验,他结合该所近年来在互联网企业数据合规、网红主播带货和跨境电商的税务风险防控等领域开发的法律服务产品,提出了律所应该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研究新业态对法律服务的新需求,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
图片

耿华  上海精诚申衡(西安)律事务所主任

精诚申衡西安律所主任耿华律师认为在新时代辩护背景下,辩护律师做到以下三点。“勇”,把辩护当成一场战争,辩护人是一个将军,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谋”,掌握法律规定和政策文件,细阅卷宗材料,要做充分准备;“合”,合纵连横,对抗指控。做到有勇有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图片

牛凯  上海精诚申衡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精诚申衡律所副主任牛凯律师提出,刑事辩护应从法庭辩护转变为到全流程辩护,既要把法律服务工作前置,在客户业务开展前,风险未发生时就提供有效服务,帮助客户防控风险,又要在法律服务合同履行完毕后提供延伸服务,做好客户维护工作,这有利于积累口碑、树立形象。他认为,虽然辩护律师相对于司法人员来说处于弱势的地位,但更应不卑不亢,对案件中的问题要以较真的态度和专业的精神认真对待。

图片

李永红  上海精诚申衡律师事务所全国管委会主任 《刑辩日记》作者
最后,精诚申衡律师事务所全国管委会主任李永红对与会嘉宾和律所同事对《刑辩日记》一书撰写、出版和律所发展所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今后会继续办好每一个案件,在办案中提升反思性判断力,在疑难案件的解决中提炼法律方法、积累法律学术,他期望律所同事加强学习研究,循名责实,持中守正,以规范的执业和优异的成绩不辜负今天到会的业界领导和学界专家的厚爱。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