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刑事论坛精选系列之《刑辩日记》发布会
2023-04-12

2023年4月8日,由上海精诚申衡律师事务所主办的“精诚申衡刑辩研讨会暨《刑辩日记》发布会”在上海松江茂御臻品之选酒店举行。会议邀请了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律界人士以及社会人士参加,上海法制报等多家媒体对会议进行了报道,六万余人通过直播的方式观看了发布会。

图片


图片

会议由《刑辩日记》发布仪式和两个刑辩专题的研讨组成,与会专家学者和友所同仁围绕新书发布和刑辩专题,发表了精彩演说,会务组精心记录,将三个部分的论坛内容进行系列展示,以原生态展示论坛精彩瞬间,饕餮读者,今天刊出精选系列之《刑辩日记》发布会专场,以下为专场内容:

#1  

郝铁川教授


河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

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图片

这套丛书包括哪些书

《刑辩日记》是郝铁川教授作为总主编的法律实践研究系列丛书之一,由上海精诚申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永红精心撰写,之前已经出版的有四本,分别是《警察日记》《检察官日记》《法官日记》和《律师日记》,出版后广受读者欢迎,李永红老师的《刑辩日记》是系列丛书第五本,上架之后仍热度不减。

为什么要编写这套丛书

郝老师讲了三个原因:一是成文法国家的法学学科天然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二是教师在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所做的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三是作为应用学科的法学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郝老师策划主编了这套法律实践研究丛书,以让法科师生了解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人在个案办理中对法律的理解、适用过程和运用法律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经验。

为什么选李永红老师来写《刑辩日记》

刑事辩护是人权保障的晴雨表,被追诉人的辩护权能否得到保障,律师刑事辩护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法治化水平。郝老师认为刑事辩护在保障人权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度量法治水平的最大标杆,而李永红在西南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受到过功底扎实的法学专业教育并在长期的司法和诉讼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成了刑辩律师的代表。郝老师认为李永红对刑事辩护理论和法学理论均有深入思考并有独特的见解,这也是《刑辩日记》由李永红来执笔的原因。

郝铁川老师的愿景

郝老师倡导大家平日更深层次地思考问题,也希望这套丛书延伸在法律界各个领域,以丰富法律教材、丰富法学理论。

#2  

李永红


《刑辩日记》作者

精诚申衡律所全国管委会主任 


图片

《刑辩日记》的写作目的

郝铁川教授主编的法律实践研究丛书前四本是以法律职业角色命名的日记,本书是第五本,以诉讼职能“刑辩”命名。这套丛书旨在缩短法学新青年和卓越法律人之间的距离,让法科生更好地了解法律职业并理解法律实践。写作要在可读性和专业性之间寻找平衡。这本书的定位,既不是系统研究某一问题的专著也不是面向一般公众的普法读物,而是一名法律从业者向另一名即将从业的法科生或者业界新人传递实践经验的日记题材的执业记录。

关于《刑辩日记》的三个话题

一是刑辩的意义。刑辩律师的服务对象是被追诉人即嫌疑人和被告人,但是刑辩的意义除了使被追诉人获得司法公正以外,受益者还包括了被害人。如果辩护律师能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被追诉人辩冤白谤,客观上也有利于公检法客观公正地办理案件,被害人及其家属也会更早地实现他们所要的正义,因为冤错案件不仅危害被追诉人的权益,而且使被害方的正义不能伸张。从法律规范的角度看,刑事辩护是宪法提及的唯一一项律师的诉讼职能,是所有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在每天办理的琐碎的刑事案件中,意识到刑事辩护是为保障公民于宪法上的权利而存在,从而激发自身积极性。

二是刑辩的方法。刑辩的方法有两种:用法律规则辩护常规案件和用法律原则辩护疑难案件。入罪以法,出罪以理。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入罪必须符合规则的要件,但是,当各方对规则的理解发生分歧或者规则的运用会导致违反原则的结果时,规则事实上已失去作用,必须从原则入手指引规则的理解与适用,而原则又分为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二十年来我对近百个刑事案件作了无罪辩护,之所以能取得半数有效的成绩,秘诀正是法理的应用,我把这种辩护称为“法源之辩”或“原则之辩”。

三是写书的原则。作为刑辩律师,是个案刑事诉讼的参与者,刑辩是结果导向性工作,必须有鲜明的诉讼立场和确定的价值取向;但“文章千古事”,观察记录应该力求全面客观,思考评论自应持中守正。《刑辩日记》的写作尽力客观记录并注意价值的平衡。

作者分享

李永红在最后分享了阅读经典文献对于法律工作的意义。他以湖北张家山汉简中的《奏谳书》所载案件为例指出,虽然非法证据排除在公元2013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才成为正式的制度,但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毛诬讲盗牛案”再审时已经有了成功“排非”的法律实践。先贤在处理类似案件时的智慧有时令吾辈汗颜,作为法律人应该在取古法之精华,保持一颗谦卑之心。

最后,李永红透露,精诚申衡律所学风所训“循名责实,持中守正”是听取郝铁川教授的意见后讨论通过的,目的在于提示同事们法律职业要做到法律逻辑与实质正义、执业方法与职业追求的统一,将每个案件视为自己与社会对话并提升自我的机会。

#3  

孙维玲


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


图片

《刑辩日记》的背景和目的

《刑辩日记》作为法律实践系列丛书的第五本,以刑辩为主题,是李老师近20年刑辩经验的总结和感悟,既有刑事辩护的策略、路径和方法,又有一定的理论厚度。

《刑辩日记》的内容和特点

《刑辩日记》选取了非常多的典型案例,记录了李老师作为刑辩律师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涉及刑辩律师的学习和工作,同时也展示了刑辩律师的智慧和执着。刑辩律师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维护被追诉人正当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反映了中国刑事辩护律师在转型时期的艰辛与努力,执着与坚守,抗争与妥协,是一部既有故事性又有专业性的案例记录作品。

孙老师眼中的作者

李永红老师曾经是检察官,现身兼学者和律师的双重身份,所写的《刑辩日记》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李老师对于刑辩细节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有对案件化繁为简的智慧,更有对于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其中的很多思维方法,不仅刑辩律师可以使用,法学院的学生、律师同行以及司法工作者都可以从中吸收到有益的养分。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刑辩律师在办案中的技能和方法

#4  

苏晓宏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图片

对作者的两个深刻印象

毕业于五院四系、理论基础扎实为其一,从检察院转业至大学从事学术研究与教育,亦建树颇多为其二。

与李老师的两个类似之处

都曾担任过检察官,并都研究过法律方法论。

对《刑辩日记》的三个字评价

《刑辩日记》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可以用“专”“实”“趣”三个字来概括。“专”,就是这本日记虽然不是用学术性的方式来撰写的一本书,但是其中蕴含了很多专业性的内容,比如对刑法、刑诉法的理解和适用,李老师结合个案提出很多独到的见解,某种程度上这本书具有学术作品的价值。“实”,就是有很高的实践价值,他从律师职业生涯所办理的几百个案子中选取了1/3的案件,呈现了他的司法诉讼方法和办案经验,这是一种法律实践的智慧,这与学者们从事纯粹的理论研究相映成趣、异曲同工。“趣”,这本书不拘泥于学术著作的刻板,以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了李老师在律师执业过程中的各种感悟。

#5  

张兆松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


图片

和作者李永红老师的渊源

与李永红老师相识长达几十年,有类似的职业经历(曾长期担任检察官后又调入法学院任教并兼职刑辩律师),后来成为同事,二人互为知己,亦互相帮助,和李永红老师曾经有机会一起合作办案,那个案件就是《刑辩日记》一书记录的城管执法人员被控渎职案,该案经开庭审理后在宣判前,公诉机关撤回起诉后作了不起诉处理。在该案办理过程中,李老师收集资料、撰写文书和法庭表达的能力给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刑辩日记》的评价

《刑辩日记》一书体现了实践性和理论性、通俗性和思想性、时代性和前沿性的统一。把雅俗共赏处理得非常好,从书中能感受到,李老师作为辩护人,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办了那么多成功案件,获得了诸多当事人的信任,是因为他既长期深耕于刑辩领域,又善于从理论上总结提炼,以形成自己的辩护风格。

对作者的评价

李老师是一名优秀辩护律师,他的成功来自对刑事辩护领域的诸多思考和投入,他具有高智商、高情商和多维度思考的能力,其作为辩护律师在该领域付出诸多努力,值得同仁借鉴和学习。

#6  

金亮新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精诚申衡杭州所兼职律师


图片

两个与众不同

金老师提到了李老师在法学院工作时两个与众不同的做法:一个是李永红老师邀请大量的专业人才担任学生的社会导师,传授实务经验,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另一个是与律师协会和司法机关合作发起创办律师学院,既承担全省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又让学生接受更多实务的熏陶,这些举措无不促进了青年人才的成长。

对《刑辩日记》的评价

《刑辩日记》这本书是基于李老师二十几年的法学人才培养经验和实务经验编写而成,是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之作。读过此书会感受到刑辩之事的神圣,刑辩之业仍然值得坚守,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刑辩的传统业务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板块。此书会给青年学子以及一代又一代的法律人提供非常好的精神食粮。

#7  

程全华


上海精诚申衡律所党支部书记

高级合伙人


图片

读《刑辩日记》的三阶层

程全华律师借用三阶层概念,谈了自己阅读《刑辩日记》一书的感受:第一阶层,做书友,读刑辩日记,看规则;第二阶层,做朋友,品刑辩故事,明法理;第三阶层,做同事,悟精彩人生,定方向。通过一个和李永红老师共同办理的合同诈骗案言说第一层,读《刑辩日记》可明刑事辩护业务活动规范和标准;以某中院开庭之事道出第二层,读李老师之故事,与李老师为友,在其言行影响下,可以变得更加优秀;以刑辩律师对当事人态度引出第三层,若成为精诚申衡之伙伴则可在《刑辩日记》作者的指引下,会发现用刑事标签定义自己人生也依然精彩纷呈,在李老师言传身教下,找到法律人的方向和目标。

#8  

刘学文


上海精诚申衡(贵阳)律师事务所主任


图片

《刑辩日记》对自己的启发

本人曾在省、市、区三级公安机关工作二十余年,先后从事和分管公安机关政工、法制和侦查工作,曾办理重大的涉黑、涉恶案件和涉众型经济案件,积累了一些公安法制和侦查工作经验。2021年初,我辞去公职后非常有幸结识永红老师,受李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对其专业素养的敬仰,决定加入他所领导的律师团队,在贵阳搭建分所,脱下警服,穿上律袍,成为一名“律界小白”,尝试着踏上了刑辩之路。

自己转行从事律师已有两年,虽然自己执业方向侧重于刑事辩护,也与律所同仁办理了一批刑事案件,但由于在律所发展、管理方面占用了较大部分的精力,因此具体经办的案件数量有限,也相对少了一些实操经验和感悟,所以也由衷地感谢《刑辩日记》一书的出版,感谢李永红老师的无私分享,在阅读李永红老师的思考和感悟中,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面对刑事辩护制度与律师执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以及刑事辩护自身的复杂性、特殊性和专业性,对刑事辩护人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促着我们进一步夯实法学理论基础,提升司法实践能力,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诸如刑事合规等新兴刑事业务板块,如此才能适应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需要与刑事法律服务市场的需求,才能实现高质量刑事辩护,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坚守法治信仰、守护公平正义。

赠书仪式

发言完毕之后,进行了赠书仪式,作者向河南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以及精诚申衡各分所赠送签名版《刑辩日记》。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答谢

精诚申衡律师事务所全国管委会主任李永红对与会嘉宾和律所同事对《刑辩日记》一书撰写、出版所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表示今后会继续办好每一个案件,在办案中提升反思性判断力,在疑难案件的解决中提炼法律方法、积累法律学术,他期望律所同事加强学习研究,循名责实,持中守正,以规范的执业和优异的成绩不辜负今天到会的业界领导和学界专家的厚爱。

图片

图片

新书发布会环节由上海精诚申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帝淞主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